教育上的过失有时会立竿见影地得到体现,有的则要日后才会慢慢表现出来,如对孩子过分过分娇纵就是后者。以下三个提示,帮助爸爸妈妈把爱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之内。
提示1:过多帮助致使孩子无能
有的爸爸妈妈觉得,孩子还非常弱小,不少事情需要爸爸妈妈帮助,于是对于孩子所有些事大包大揽。譬如5岁的冰冰想吃果酱面包,于是她学着爸爸妈妈平常的样子,拿来了面包、果酱和餐刀,正筹备为面包抹上果酱。这个时候母亲担忧她误了上婴幼儿园的时间,爷爷奶奶担忧餐刀会伤着孩子,大伙纷纷上前替孩子代劳。
点评:
孩子需要学习,以便掌握自己处置日常的小困难和小麻烦。一旦遭到阻止,就会依靠于别人的帮忙。将来当他习惯并且适应了如此的情况时,他在日常会变得无助和无能。
建议:
日常,假如爸爸妈妈只图为了孩子穿鞋便捷,一直买有拉链的鞋是有害无利的,孩子总要掌握穿系鞋带的鞋子,掌握应对复杂的事情;假如爸爸妈妈日复1日地提醒孩子去婴幼儿园时不要忘了带这个或那个,不如让他一个人掌握记得。帮助是美好的,但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他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,什么时间需要。由于所有些帮助只有一个最后目的,就是使帮助在某一天成为多余。
提示2:过多的玩具意味着干扰
目前的孩子每逢节日收到最多的礼物就是玩具,不同类型的玩具和电子娱乐商品塞满了房间。孩子常常把抽屉里的、架子上的、框子里的玩具统统翻出来,玩着玩着,他就会需要母亲的帮忙了:母亲你看到我的那个小汽车吗?然后母亲就放手手中事,帮孩子探寻他想要的玩具。
点评:
玩具在增多,孩子的兴致却一点点降低,孩子可以支配的玩具越多,他就要用更多的时间决定玩哪一样,并且非常快地将兴趣从一个玩具转移到另一个玩具,集中精力玩一个玩具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。其实,问题不是在孩子,整理和管理这么多玩具,早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。
建议
:其实,即便是一套积木,也可以让孩子在没指令和界限的条件下,随性地创造创造。虽然它没高科技,也没那样昂贵和漂亮,但,美国最新一项研究证实,积木既是玩具,又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大有好处。玩积木组的孩子在语言进步测试中,比没玩积木的的那组孩子,分数要高出15%。积木除去帮助孩子学会堆叠方法外,还为孩子进步数学、科学与空间能力打下基础。
提示3:过多表彰不利孩子抗挫折
受一些用表彰鼓励孩子进步的成功事例启发,有的爸爸妈妈误觉得,只须多给予一些表彰,也能使我们的孩子成功。于是,日常无论大事小事对孩子的行为举止都大加表彰、赞赏和鼓励。
点评
:心理学觉得,适度地表彰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。但假如表彰泛滥则一般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:一是孩子不再把表彰当回事;二是孩子把爸爸妈妈的赞扬句句当真,那样他就可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十分出色的人,一旦从老师或别的人那里得到客观评价时,会大大打击他的自信心。
建议:
孩子能自己整理玩具,或是在学做家务等方面表现好时,爸爸妈妈应表示赞扬和赏析,这能够帮助孩子更快进步。但此时应该注意两点:第一,爸爸妈妈应该在表彰的同时给孩子示范,怎么样将事情做得更好;第二,表彰不只限于一个玩具和甜点,对幼小的孩子,爸爸妈妈可以用搂抱和抚摸,而对稍大的孩子,一个特定的手势,一个微笑或眼神都是表彰的方法,并且表彰也应不断要有新意。